1、湿地科普
前一段时间这个中国湿地的事情还是很火的,那么作为旅行者中国湿地是一定要去玩玩的,那么中国的湿地都分布在哪呢?相关的示意图有没有呢?下面给大家分析高清大图了。
湿地,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人工的、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域(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因其强大的净化水源、消污纳垢的能力,湿地也被称为“地球之肾”。除此之外,湿地在丰富物种多样性、改善局地气候、调节水循环等方面同样作用显著。
在我国广袤的领土范围内,湿地总面积占到5634.93万平方公顷。作为当之无愧的湿地大国,中国在湿地生态保护上有着重要的责任。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我国有7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截至目前,中国列入名录的湿地已经增加到了64处。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分布示意图。来源/《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
在湿地保护的道路上,中国一直在努力。这一份湿地保护名录背后,是中国在湿地保护、环境治理 上一步步努力的脚印。“入群”三十年,中国究竟在湿地保护上取得了哪些成就?打开这份“中国湿地图鉴”,一起踏上这趟湿地之旅吧!
中国湿地分布图。制图/橙柚
2、主要湿地
沉湖湿地
从武汉出发
这趟湿地之旅的出发点,自然应当是这次大会的主办地、号称“万商之都、百湖之城”的武汉。一直给人以豪爽、干脆印象的武汉,实际上是一个被水域四面温养着的城市,境内江河纵横,湖泊密布。称武汉为“百湖之城”,非但不是一种夸张,甚至算得上一种谦虚:在武汉市内,光湖泊就有166个,还有河流165条,湿地面积达16.2万公顷。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湿地资源,武汉共建设了10个湿地公园、5个自然保护区。于2013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湖北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就是其中之一。
沉湖湿地,位于武汉市蔡甸区西南部,长江与汉江交汇的三角地带,是地球上同一纬度湖泊群中较稀有的典型淡水湖泊湖泛沼泽湿地,也是我国离大城市最近的一处淡水湿地。沉湖所处地区地貌平坦,又恰巧有江河汇流,一俟河水泛溢,便会沉积在此处,久而久之,便成了一块万余公顷的浩荡湿地。
因为位于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飞路线上,且纬度具有独特性,沉湖湿地成了候鸟们北上南下至此唯一一处“豪华大酒店”。在这里,你既可以看到国画中的“仙人坐骑”丹顶鹤踏云而来,也可以看到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灰胸竹鸡、斑背大尾莺等珍稀鸟类。截至2021年底,沉湖鸟类鸟类名录共收录野生鸟类20目55科271种,其中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就有63种。
然而,这样一处鸟类天堂,曾一度消沉。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期,沉湖地区先后兴建了汉江杜家台分洪闸、沉湖节制闸等水利工程,致使沉湖与汉江的联结被阻断。这直接影响了原本生活在沉湖区域的洄游性鱼类的生存。不止如此,正因沉湖湿地靠近人类聚居地,它所面临的人类围湖造田、围网养殖等行为的威胁也尤为显著。而当时的人们没有足够的湿地保护意识,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经费都比较匮乏。近50年间,沉湖湿地一度由北向南退缩,湿地面积退缩比高达76.76%。
为了保护这片候鸟的乐园,2005年,湖北省市财政部门启动沉湖湿地建设专项资金,开始逐步修复沉湖生态;2013年,沉湖湿地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今日的沉湖,鸟类们已重新聚集,原先被围作农田、养殖的土地也重归水域。美丽的沉湖湿地不仅是武汉市民节假日放松的好去处,更是世界各地爱鸟者的“圣地”。人与候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今日沉湖最美的画面。
湖泊湿地分布图。制图/橙柚
文学双璧:洞庭湖和鄱阳湖
若说哪处湿地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显赫,洞庭湖和鄱阳湖一定能争上三天三夜。你有孟浩然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我有苏轼的“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你有《岳阳楼记》的“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有《滕王阁序》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992年,这两位文学史上的“大功臣”手牵手,一起首批入选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单。
不止在文学地位上相似,这两处湖泊的自然条件也颇有相似之处。首先是面积,洞庭湖与鄱阳湖曾交替列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都是当之无愧的“大湖”。其次是位置,二者都处于长江中游的南岸,北纬30°附近的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地区。最后是地形,两处都是群山环抱之下的盆地中形成的湖泊,均属红壤分布的丘陵地区。如此之多的相似,称二者为长江南岸的“孪生兄弟”,也不足为过。
虽然几乎可以算是“孪生兄弟”,两处湖泊却也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也造成了各自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困境。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处于长江中游的荆江南岸,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只一片洞庭湖,需要承接长江和湘、资、沅等江超额的洪水,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为黄河的5倍。因此,在洞庭湖的发展历史上,洪涝灾害一直是困扰人们的的大问题。而与洪水一并到来的,还有大量的泥沙,这些泥沙经年累月地沉积湖底,同样在不断侵蚀湖区的面积。再加上周围人类活动的影响,曾经在诗文中的“波撼岳阳城”的洞庭湖,已经被分割成西、南、东三块,仅靠洪道相连了。
俯瞰岳阳楼和洞庭湖 图源自:视觉中国
鄱阳湖,古称彭泽,位于江西省北部,是如今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除青海湖之外的中国第二大湖。不过鄱阳湖的这些个“最大”的名头,其实有点“名不副实”。因为鄱阳湖是一个季节性湖泊,虽然也有赣江、修河、信江、饶河、抚河等水源供给,但主要还是靠长江供水。汛期时汪洋一片,水光接天,枯水期就只剩下了一片片滩涂,甚至长满了一人高的杂草,让人误以为进入北方大草原。
正因为鄱阳湖“枯水一线,洪水一片”的特性,湖区更加容易被农田侵蚀。加上长江干流上水利设施的增多,汛期能够到达鄱阳湖的江水也在减少,进一步加速了湖区的萎缩。而这些新建的水利设施,终究不能完全杜绝洪水的危害。一旦遇上特大洪灾,原本用来承接长江洪水的鄱阳湖区面积又已减小,无处可去的江水便只能继续顺着河道奔腾而下,最终危及下游地区。
随着对自然生态认识的逐步深入,对两处湖泊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85年,江西省开始把治山、治江、治湖、治穷有机结合,逐步恢复鄱阳湖流域的生态;1992年,东洞庭湖与鄱阳湖一起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93年,洞庭湖被列入全国大江大河大湖治理规划;2002年,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洞庭湖与鄱阳湖,这一对曾经镶嵌在文学长河中的“双璧”,正在一点点恢复曾经涵养过无数浪漫与梦想的辉煌。
高原明珠:青海湖
说完了最大的淡水湖,我们将视线一路西移,来到青藏高原。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最大的咸水湖,是一颗镶嵌在茫茫高原上的蓝色明珠。距今20-200万年前,青海湖因地质构造断裂而形成,最开始是一个与黄河相通的外流淡水湖。后因经历各种地质活动,青海湖与黄河的连接口堵塞,经过上百万年的蒸发、沉积,青海湖水的含盐量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了如今水域面积43.17万公顷的大湖。
或许只有真正来到青海湖边,才能体会这个名字中“海”的意蕴。碧蓝无际的湖水,白色的沙滩,以及时不时从头顶掠过的鸟群。如果不是高原上天气的寒冷,你甚至会怀疑自己究竟是在高原的深处,还是身在美丽的海滨。
飞鸟掠过青海湖湖面 图源自:视觉中国
这些时不时掠过头顶的鸟群,正是青海湖珍贵的宝藏之一。如果你去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找青海湖,你一定会惊讶,因为“青海湖”这个名字并没有出现在名录中,能在名录中找到的是一个叫“鸟岛”的湿地。实际上,这处1992年就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鸟岛”,正是处在浩瀚青海湖西北隅的两座小岛,西边的叫“海西山”,东边的叫“海西皮”,面积仅80公顷。虽然面积不大(相较于青海湖而言),可这两座小岛却是许多自南海甚至印度洋地区北上繁衍的候鸟的重要聚居地,还有一些北方赶来的候鸟在此越冬。来此暂居的候鸟数量之多,可以从“海西山”的别名“蛋岛”可见一斑。盖因每至候鸟繁殖期,鸟蛋可以密密麻麻地布满全岛,故有此名。另一座“海西皮”的别名则是“鸬鹚岛”。整个青海湖水域中,生活的水鸟可以十万计,有189种,分属15目35科,乃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博物馆 ”。
曾几何时,青海湖也曾面临来水减少、水域面积减小的危机。随着气候变暖、高山融水增多,加上人们节约用水、保护湖区生态的努力,近16年间,青海湖已经增加了相当于100个西湖的水量。和洞庭湖、鄱阳湖一样,青海湖也正在逐渐恢复历史上曾有的光辉。
对于大多数游人来说,来青海湖游玩的最大顾虑是它的高海拔。实际上,虽然处于青藏高原,但青海湖的湖区海拔仅有3193m,相对较低。不过,在青海湖,还是要做好一定的防高反措施。自驾游 的旅客,要准备好足够的高反药品,必要可准备氧气瓶。到达景区后,也不要在蓝天碧水 的引诱下奔跑拍照、做耗氧运动。欣赏青海湖的最好方式,就是在自然的宁静中,与天地共呼吸,安静感受它的美好。
沼泽湿地
从青藏高原归来,我们一路向北,去往一处白山黑水间的仙境——扎龙湿地。
沼泽湿地分布图。制图/橙柚
若说扎龙湿地有什么特点,那就是“大”。扎龙湿地总面积21万公顷,乃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湿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芦苇湿地。与之前提到的湿地可以叫做“……湖”不同,扎龙湿地虽然也有一部分叫扎龙湖,但湖区面积仅有360公顷,更多地区还是永久性沼泽湿地。
扎龙湿地的形成,离不开乌裕尔河和双阳河。这两条河流从小兴安岭西麓发端,流出丘陵漫岗地带后进入松嫩平原,便失去了河道束缚,漫流开来。而松嫩平原四周群山环绕,实际上更像一个大范围的盆地;寒冷的东北气候创造了深厚的冻土层,又给这个装水的大盆加了个分毫不漏的厚底。就在这样一个天然的“蓄水盆”中,丰富的水资源滋养了茂盛的芦苇和其他水草,成为北归鸟类的天然家园。
扎龙湿地的芦苇。来源/纪录片《中国湿地》截图
在扎龙,最重要的鸟类就是丹顶鹤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繁育基地,目前全世界现存野生丹顶鹤约2000只,在扎龙就有300只,还有人工繁育半散养的种群。正如看大熊猫必去四川一样,看丹顶鹤也一定要来扎龙。除了丹顶鹤,扎龙湿地还有白振河、白鹤、蓑羽鹤等各种鹤类。世界现存鹤类15种,在扎龙就可以看到6种。恐怕就连古代的仙人,也得多在扎龙停留一番,才能挑选出满意的“座驾”吧。
然而,这样一片“仙鹤之乡”,也曾面临威胁。随着松嫩平原不断被开发,扎龙湿地曾长期严重缺水,最严重时核心区湿地有水面积不足1万公顷,整整缩水了二十倍。虽然从1976年起,我们就开始着手保护扎龙湿地中的珍惜鸟类,却对湿地本身的水资源与生态保护缺乏认识。
由于缺水,原本茂盛的水草也从鸟类的家园变成地狱。2001年8月至10月,扎龙湿地爆发大规模荒火,烧掉了保护区核心区50%以上的芦苇。在此之后,扎龙湿地又多次着火。严峻的生态保护形势,迫使人们不得不改变观念。2001年,齐齐哈尔中引管理处开始向扎龙湿地补水,开创了我国湿地保护区人工补水的先河。2009年,对扎龙湿地的长效补水机制建立。在人们的不懈努力下,曾经被火灾焚毁的芦苇迅速恢复,扎龙湿地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如今的扎龙,已经又一次成为鸟类生活的乐土。
作为毫无疑义的观鸟胜地,扎龙湿地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大雪天也可以看到成群的丹顶鹤。野生丹顶鹤是候鸟,一般在春季北上来到东北繁殖后代,秋季向南迁徙到温暖的地方越冬。而扎龙湿地因为是丹顶鹤繁育基地,即便在冬日,也有数百只人工养殖的丹顶鹤。白的雪、黑的羽、红的顶,这样淡墨轻描的画面不仅仅是刻在我们文化骨髓中的国画记忆,更是大自然与人类共同努力下营造的美的共生。
红树林湿地
湿地里一定都是水吗?还真不是。在之前提到的湿地中,我们看到了草甸湿地、芦苇湿地等等种类。可要说在水里能够长树,这又是一种什么景象?
红树林湿地分布图。制图/橙柚
我国南部一些临海湿地中,我们就能看到这种“水里长树”的情景。这种能在水里生长的树叫红树,在东南亚地区可以长成十分高大的乔木,不过在我国境内,因为气候原因,它们多半比较低矮。对于大部分植物来说,盐分过高的海水、含水量过高的沼泽、随涨潮涌来的海水,都是“不宜生长”的警告,红树却可以应付自如。
它的主干往往不会无限生长,而是会先长出许多支持根,扎入泥土中以保持自身稳定。为了保证能够在浅水沼泽中获取氧气,红树还会长出一些伸出地面的呼吸根。为了在盐水中生长,红树自己进化出了一种排盐腺,能够吸收盐分,排出体外。有了这些“专属技能”,红树便成了海滨沼泽地区几乎唯一的“居民”。一旦遇到合适的生长环境,它们就会迅速繁衍,形成一片十分壮观的红树林。
对于海滨地区来说,红树林的存在至关重要。它们独特的排盐能力能够有效促进海水的净化;强大的根系能够稳固水土,避免海岸受到海水侵袭。最重要的是,它们是许多海鸟的生存地。这些海鸟以红树为家、以红树为食,又排出粪便以滋养土地。通过红树林的帮助,能够让许多海滨盐碱地变成适于耕种的肥沃土壤。
广西东兴北仑河入海口红树林 图源自:图虫创意
但红树林生态同样十分脆弱。历史上,我国红树林有林面积曾达25万公顷,到了2001年,已经降至2.2万公顷。海洋垃圾的污染、毁领耕田的人类活动,都是破坏红树林的元凶。为了保护仅有的红树林资源,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红树林保护区纷纷建立。2002年,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8年,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海丰湿地列入名录。
随着一块块红树林保护区的建立,目前为止,中国已有55%以上的红树林纳入了自然保护地,中国的红树林面积也从2.2万公顷,缓慢恢复到2.7公顷,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在众多红树林湿地中,广东海丰湿地是最为特殊的一个。这是一处“没有红线”的保护区。在保护区内,候鸟自由生存,村民们寻常耕作。但与其他地区农田侵蚀湿地不同,这里村民的耕种养殖与红树林和谐相处,甚至为候鸟提供了觅食环境。
3、其它湿地
还有哪些湿地?
除了之前介绍的湿地,这份名单中还有许多湿地,值得一观——
其他部分湿地分布图。制图/橙柚
文明之源:三江源
要说对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湿地,毫无疑问是三江源。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源头,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同时也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的生命之源,也是藏羚羊、野牦牛、黑颈鹤、雪豹等高原生物的栖身之所。2004年,三江源地区的鄂陵湖和扎陵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三江源。来源/纪录片《中国湿地》截图
城市后花园:杭州西溪湿地
在杭州,不止有西湖。
距离西湖不到5千米,有一处“西溪湿地”。在西湖的声名之下,西溪湿地往往显得暗淡。但实际上,在正处于城市中心的西湖已经不堪生态维持的重任时,正是西溪湿地挺身而出,承续起“城市之肾”的重任。在西溪,同样不缺文化遗迹。西溪梅墅、秋雪庵、洪钟别业,与带有现代气息的“空中揽胜”观光氦气球,古今一体,既有历史的厚重,也有现代的便利。2009年,浙江杭州西溪湿地被录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在未来,西溪还有无限可能。
民族记忆:民权黄河故道湿地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上的黄河实在算不上“好脾气”,曾经历7次改道,每次改道,都会在原先的故道处留下一片湿地。2020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河南民权黄河故道湿地,就是黄河数次改道后的遗留。
金朝天兴二年(1232)十二月,为了攻下归德府(今河南商丘),蒙古军队掘开了黄河,试图以水攻城。虽然金朝终究灭亡,但泛滥的河水也对两岸的百姓造成了严重的灾害。经过漫长的泛滥期,至明弘治八年(1495),刘大夏筑断黄陵冈,重新规定了黄河河道。到了清朝咸丰五年(1855),黄河爆发了一次严重的洪灾,并在河南省兰阳铜瓦厢决口,结束了700年夺淮入海的历史。而这段使用了700年的黄河故道,就成了一片新的湿地。如今的黄河故道,已经重新恢复生机。在这片绿草碧水间,或许还能听到黄河百年奔腾的潮声。
看完这么多湿地美景,是否已经跃跃欲试了呢?不妨拿起小本本,计划一下未来的湿地之旅吧!
参考文献:
[1]冯江 ,胡锋 ,谭文卓.万鸟栖息沉湖湿地展现蓬勃生机[J].国土绿化,2022(03):50-51.
[2]陈钰,雷琨,杜尧,马腾.沉湖湿地近50年退化过程识别[J].地球科学,2021,46(02):661-670.
[3]郭辉东. 洞庭湖与鄱阳湖比较研究[C]//.2010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出版者不详],2010:256-263.
[4]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官网
[5]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管理司官网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