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都是你进入拉萨必须去观看的景点,这两处景点拥有非常高的人气,而且名气特别大,充满了王权和宗教的双重意义,你将在这里体验不一样的华丽感动,下面给大家分享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区别详细分析。
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是西藏人民万众景仰的圣地。去西藏,布达拉宫必去。
布达拉宫坐落在拉萨市中心海拔3700米的红山上,“布达拉”实际为梵语“普陀”的音译,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后,为促进吐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推进与大唐王朝的睦邻友好关系,与唐朝结亲,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遗憾的是这最初的唐代建筑除一座法王洞外,均毁于战乱。
1645年,由五世达赖喇嘛在原址重建,历时近50年,于1693年落成。其后又经历世达赖继续扩建,十三世达赖进行大规模的修建和增建,形成我们现在所见的规模。
布达拉宫是藏式宫堡式建筑,群楼重叠,殿宇嵯峨。依山起势,与红山浑然一体,气势恢宏。赭红色的墙沿覆盖着白色的墙体特别壮观大气,尤其是“之”字型的边玛墙,赭红色无疑是“点睛之笔”,使进宫的阶梯像两条巨龙从山脚盘旋而上,舞动到白宫,令人叹为观止。
在导游的提示下,我们仔细看了边玛墙才发现,原来我们认为只是起装饰作用的赭红色墙沿,并非只是涂成了赭红色,墙体材料是如筷子一般粗细的当地特殊的灌木——边玛草,经过特殊处理捆扎垒砌而成,还能起到减轻墙体顶部重量的作用。
布达拉宫外观看是13层,在佛教中13被认为是吉祥的数字。佛教传入中国分化为密宗、禅宗等13个宗派,佛塔也是13层,13在佛教中代表功德圆满,正好与西方基督教文化观念相反,是不是有点意思?
下边4层是由岩石向上砌筑起支撑作用的地垅墙,实际只有9层。整体建筑为木石结构,外墙呈现红、白、黄、黑四种颜色,红色象征权威,白色象征和平,黑色象征庄严,黄色象征繁荣。
白色的主体建筑称为白宫,红色的称为红宫。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居住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地方,红宫在布达拉宫最高最中央的位置,是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
每年雨季过后,藏历9月22日“神降节”之前,僧侣和群众就会把布达拉宫的外墙粉刷一新,所以布达拉宫外观看上去一点没有历经四百多年的历史沧桑感,而是十分的簇新整齐,雅洁庄重。
而走进,厚重的沧桑感扑面而来,原木的两人多高的大厚门,留下了过客经年累月把扶的印记:门上这块明显明亮干净许多,门框这段已经磨没了方体的棱角变得圆润。除了手的抚摸,我想不出其它的因素,水滴石穿,水是有冲击力的,而仅仅是走过路过不经意地温柔一摸竟会有这么大的“功力”?
看着这有年代没维护整修的宫顶廊柱,想到他们每年都要粉刷外墙,好生奇怪,为什么这里不养护呢?
猜猜看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感觉?
这就是我们远看布达拉宫白墙上面的一个个黑框小窗。布达拉宫墙体厚达2至5米,部分墙体夹层内还灌注铁汁,墙内侧也是有窗框栅栏的,我是齐着栅栏拍的。墙体有这厚实度,头一次见,也因此,外面阳光刺眼,走路冒汗,而殿内既阴凉又阴暗。
布达拉宫参观实行预约限量限时制度,取到票的游客按票面指定的时间段参观游览1小时。这是日光殿,拉萨有日光城之称,而日光殿在白宫的最顶部,是阳光最充沛的地方。
进日光殿后就是神圣庄严的宫殿、佛堂、灵塔,就都不能拍照,不能戴帽子,不能戴墨镜了。
进殿后,光线一下子暗了下来,我们的导游是个很有责任心经验丰富认真精干的女导游,为了我们能最大限度地观看了解布达拉宫的历史和藏品,在车上就给我们做了讲解,进殿后又不遗余力地带我们到每一个开放的地方,详细讲解,几次被护殿的僧侣催促,而一被催,导游也很顾忌地马上答应并引我们离开,她解释道:耽搁时间长不听引导的,他们直接上来收导游证。
除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还有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对于其它的历史人物就知之甚少了。即便仅开放的这几个地方我们也见识到了许多的文物以及让人瞠目的奇珍异宝。
红宫灵塔殿中有8座灵塔,灵塔是得道高僧或德高望重的人死后的葬身之所,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嘉措因为对西藏的贡献最大,他的灵塔也最大、最考究。
五世达赖灵塔殿塔身高14.85米,造型完全按照菩提塔而造。塔身用金萡包裹.塔面金萡耗费黄金3721公斤(在导游的提示下我们都记住了这个数字),塔上镶有上万颗天竺、玛瑙、绿松石、红珊瑚等珠宝玉石,虽然殿内只有走廊点着长明的酥油灯的光亮,也能看到它闪闪的金光,富丽堂皇。
导游介绍说这些金银珠宝都是虔诚的信徒敬献的,他们把家里的钱财换做金银珠宝,从西藏各地,甚至从甘肃、青海、四川等地,不远千里,不辞劳苦,磕着等身长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历时数月甚至数年,只为到拉萨佛祖面前敬献诚意,为族人,为家人,为自己祈求来世之福。
殿堂内采光不是很好,缺少光照通风,呆久了颇感凉意。及至走出殿堂,又看到天地间碧空如洗,白云如雪似龙舞,宫墙上野花开得正娇艳,我的心情随之畅快起来,我还是更偏爱大自然自由自在鲜活的模样。
藏族人民有一个“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大昭寺在藏族人民心中的地位不亚于布达拉宫。大昭寺离布达拉宫很近,约1.4公里,步行二十分钟。站在布达拉宫上往东南方向看金灿灿的一片,那就是大昭寺。
大昭寺有1300多年的历史,主殿内供奉着一尊由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金像。
相对来说,布达拉宫游客偏多,而大昭寺转经的信徒就多了。
拉萨有四条转经道。其中内圈即在大昭寺内转,叫“朗廓”;中圈绕大昭寺的八廓街(八角街)转,称为“八廓”;外圈围绕整个拉萨城转,称为“林廓”。还有一条是围绕布达拉宫转,叫“孜廓”。
绕大昭寺磕等身长头
大昭寺傍晚磕头的信徒非常多
以布达拉宫为中心,侧向移步的磕拜者
出布达拉宫时,突然被脚边窜过的一个小孩子吓了一跳,在惊诧之际,小孩已经站了起来,顺着他走的方向,看到烈日下一位围绕布达拉宫磕拜的信徒,左移三步,默诵,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移至胸前,再从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伸,全身匍匐着地,额头轻叩地面,双手合十举起......这小孩儿看上去四五岁,与他应该是祖孙俩,小孩子玩儿一样,站在长者边,作揖后一刺溜滑到墙根,我看着心里很不是滋味......
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对于我来说,是欣赏它们的雄伟壮丽,金璧辉煌,神圣庄严,抑或还有点一探它的神秘。而对于信徒,它们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是他们的希望所在,是他们现世面对再大艰难险阻也要勇往直前来献上自己虔诚之心的地方。
从林芝返回拉萨,中午在小饭店吃饭,瞥见一位乞丐在隔壁桌讨钱,及至他转到我们桌前,才发现他与乞丐的不同——衣衫破旧,但也还算是干净,板寸,紧致黝黑的皮肤也很精神,脚穿一双半新的旅游鞋,背一瘪瘪的双肩包,看到他胸前挂着一块灰迹斑斑已经看不出质地下摆还有一处扯破的“围裙”,手套一双“木屐”,双手合十对我们念念有词,我恍然大悟:这是一位“磕长头”的朝圣者!
真的还是假的?当我再细看他的脸,虽然被西藏这个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的紫外线晒成古铜色,额头中央依然清晰可见一块更暗一些一元硬币大小不规则的象胎记一般的印记!
他略带腼腆地收下我们给的盘缠,又一次为我们念上祝福,那骨瓷一般洁白的牙齿,还有在黑黑的脸庞上特别醒目黑白特别分明特别纯正的眼睛,使我不再怀疑,他,确实就是一位真正的朝圣者!
隔壁桌的大姐想起早餐未吃的鸡蛋和馒头,回车里拿了送给他,他又低下头双手作揖默颂经文后接过,转身消失在我的视线外。
吃罢饭,我们接着返回拉萨的行程。本是午睡的时间,闭上眼睛,却怎么也眯不着。想起了这位朝圣者,精廋黝黑的脸,尤显明亮精神的眼睛,想到他要三步一磕用额头丈量大地,想到他不知从哪里来,已经磕过了多少路,想到离拉萨还有几百公里,他不知道还要磕上多少天,想到这一路的艰辛,又想到他们的坚定和平和,眼泪不由自主地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当我们嘲笑他们愚昧时,我们的信念远没有他们坚定;当我们认为他们傻时,我们的灵魂远没有他们富有;当我们怜悯他们时,我们的心灵远没有他们纯净。当我们为他们的虔诚和坚定而动容时,我们才发现,或许我们自己才是愚蠢的、可怜的。他们比我们活得幸福,比我们活得充实安宁,他们在精神上已经得到了永生。
向西 江一郎
西行的路上
我赶上一个朝圣的人
她用额头走路
我让她上车,她摇摇头 笑笑
说,你的车到不了我想去的那儿